該合作社全部采用機械化種植、收獲。點播機、收獲機、挖掘機等大型機械就有10多臺,小型設(shè)備也有幾十臺。6座大型儲藏窖,每座能儲藏馬鈴薯300多噸。合作社今年流轉(zhuǎn)土地1500畝,農(nóng)戶入股700畝,農(nóng)戶入股過程中種子、化肥、人工統(tǒng)一由合作社管理,售出后五五分成,如一畝地銷售3000元分到農(nóng)戶手里的就有1500元,對于農(nóng)戶來說幾乎只賺不賠。今年種植面積達2200畝。隨著合作社的壯大,被評為省級示范社和全省種糧大戶。
合作社管理人員史林財告訴記者,他們種植的微型馬鈴薯抗旱、抗病毒,畝產(chǎn)達2.5噸。并且全部以種薯出售,因為種薯價格每公斤高達1.6元,商品薯每公斤0.8元。合作社2010年純收入達10多萬,2013年純收入增加到60多萬,2014年由于儲存方式不對,只收回了本錢。雖然合作社在摸索中前進,但是效益卻一年比一年好。2010年至2014年種子全部由政府提供,今年合作社種植的種子一半政府提供一半合作社自己解決,馬鈴薯收獲后大部分出售省外,少部分出售省內(nèi)。
史林財高興地說:“如今托黨的政策,我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。現(xiàn)已征收15畝地,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建一座淀粉廠,重新修建挑揀棚!